姓氏隗出自哪里?
1、出自夏朝帝王后代,以国名为氏。汤灭夏桀后,建立商朝,封夏朝王族的后代到隗邑作首领,并让他们建立了大隗国(今湖北省秭归东南一带),其国君称为大隗氏。大隗国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,是楚国的同姓国,公元前634年被楚所灭。其后世子孙以原国名为氏,称为隗姓。又据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上记载,隗姓是春秋时翟国的姓氏,春秋时翟国、隗中在今湖北省秭归东南一带。2、据《左传》记载,春秋时,狄人讨伐廧咎如时,俘获了他的两个女儿淑隗和季隗。她们的后代以隗为氏,称隗氏。
3、出自中原北部有少数民族赤狄人,他们中大多姓隗。春秋时期,周代中原北部的游牧民族赤狄人姓隗。赤狄人活动于晋、卫、鲁、邢一带,开始同华夏族通婚。公元前六世纪末,晋国大举进攻赤狄诸部落,赤狄人大多沦为晋国臣民,逐渐融合于晋人。赤狄后裔沿用隗姓,后来成为汉姓。
有什么郡望堂号?
1、郡望余杭郡:原为秦代会稽郡所辖之余杭县,隋代置余杭郡。在今浙江省境内杭山一带。
西河郡:战国时魏国初置,汉代沿之。相当今陕西、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。
2、堂号
江石堂:三国时有个叫隗相的,对母亲非常孝顺。他的母亲不愿吃江边的水,嫌脏,必须得是江心的水才喝。于是,隗相就每次撑小船到江心汲水,但江流太急,小船又没有依靠,每次汲水都很困难。
可是有一天,江心中突然生出一块大石,隗相的小船依到石边,再不愁水急浪大了。人们都说是隗相的孝心感动了上天,所以称“江石堂”。